最美奋斗者——廖俊波

发布时间:2022-07-08

廖俊波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1968年8月出生,福建浦城人。2017年3月18日,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,因公殉职。

2017年6月6日,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;20日,中宣部追授廖俊波“时代楷模“荣誉称号。廖俊波同志毕生笃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,把“肝胆、干事、干净”作为座右铭,把对党忠诚、爱拼敢闯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。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,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。任南平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期间,致力于城市规划建设,有力支撑南平经济社会发展。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期间,组织开展“新区建设攻坚战”,实行片区指挥长负责制,推动项目提速提效,创造了“俊波速度”。

在廖俊波生前的影像资料里,一个黑色帆布袋总是不离手。时任政和县委办主任叶金星说,他总是把各种工程报表、图纸等随身携带,十几斤重的布袋,走到哪里提到哪里。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,从没周末的概念,廖俊波唯一亏欠的就是家庭。妻子林莉说他无时无刻都在动脑筋,一门心思扑在那边。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,司机说他平均每天走300多公里。

他对党忠诚,始终不忘初心、信念坚定,对组织深怀感恩之情。他出身普通家庭,南平师专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、乡镇干部,在县乡两级担任过主要领导,也在产业园区等经济建设主战场磨砺过,经受了全面锻炼,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强,讲纪律、守规矩,执行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态度坚决、毫不含糊。

 

他心系群众,始终牢记宗旨、务实为民,在每个岗位都留下好口碑。他对群众充满感情,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,想问题办事情都十分注重基层实际和群众利益,老百姓说他很“接地气”,没有一点官架子。在政和工作的几年时间,他在群众最关切的脱贫攻坚、教育医疗、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,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了3万多人,脱贫率达69.1%。他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、把脉问诊,石圳村在他的帮助下从曾经的“垃圾村”变成现在的“明星村”,村里老人说现在的日子“像是掉进了蜜罐里”。

他夙夜在公,始终忘我工作、拼闯实干,对事业殚精竭虑充满激情。他在任何岗位心里都有一团火,激情燃烧,感染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同志。他工作经历的这些岗位,不论是拿口镇、还是荣华山产业组团,不论是政和县、还是武夷新区,都是“背石头上山”的重活累活,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。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,乐在其中,总有使不完的劲。在政和首创项目审批“并审联批”制度、对服务入园企业提出“两个不见面”(企业不必与审批部门见面、不必与征地农民见面);到武夷新区推出“派单综合审批包”制度、创新推进武夷软件园建设等,这些做法既脚踏实地,又创新求进,取得了明显的效果。他大力倡导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”,常年奔波在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园区开发第一线,他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工作的四年里,工作用车年均跑9万公里、日均250公里;在武夷新区工作时,曾经3天跑了4个城市、会见了6批客商,用69天拿下了别的城市1年多都没有拿下的项目;他几十年如一日,舍小家、为大家,家人想和他吃顿年夜饭都不容易。一位跟他共事过的同志说,见过拼命的,没见过像他这么拼命的。

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“樵夫”,从大埠岗中学物理老师到南平市委常委,他不是随意发号施令的领导,更像一位在荒山里踏实耕作的老农,每到一处便撒下梦想的种子,开垦一片光荣的事业。廖俊波去世后,近千名老百姓自发赶来为他送行,数十里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。这里面,有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洪灾时,他挨户走访时的受灾群众;有2001年,他筹集资金600万修建拿诸公路,解决了出行难题的村民;有2003年龙山大火时,他一手拿柴刀、一手拿手电,冲进火场救出的青年;还有2013年,因他而发展乡村旅游,致富过上了好日子的老汉,“他去了,我们心里很难受。这么好的领导死掉非常可惜。说实话,我今年七十多岁了。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,这么好的领导很难碰到。”